紫躑躅
紫躑躅,滅紫攏裙倚山腹。文君新寡乍歸來,羞怨春風不能哭。
我從相識便相憐,但是花叢不回目。去年春別湘水頭,今年夏見青山曲。
迢迢遠在青山上,山高水闊難容足。願爲朝日早相暾,願作輕風暗相觸。
爾躑躅,我向通州爾幽獨。可憐今夜宿青山,何年卻向青山宿。
山花漸暗月漸明,月照空山滿山綠。山空月午夜無人,何處知我顏如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紫躑躅(zhí zhú):一種紫色的花,這裡可能指紫色的杜鵑花。
- 文君新寡:指卓文君新近喪夫,卓文君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才女,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廣爲流傳。
- 乍:剛剛。
- 羞怨:羞愧和怨恨。
- 花叢:比喻美麗的女子。
- 迢迢(tiáo tiáo):遙遠的樣子。
- 暾(tūn):初陞的太陽。
- 幽獨:孤獨。
- 月午:午夜。
繙譯
紫色的杜鵑花,紫色的裙子緊貼著山腰。文君剛剛成爲寡婦,歸來時羞愧和怨恨春風,卻無法哭泣。自從我們相識,我便對你心生憐愛,麪對花叢中的美麗女子,我從不廻頭。去年春天,我在湘水邊與你分別,今年夏天,我在青山的一角再次見到你。那遙遠的青山之上,山高水遠,難以容納我的腳步。願我成爲清晨的朝陽,早早地與你相照,願我化作輕風,悄悄地觸碰你。你這紫色的杜鵑花,我正前往通州,而你卻孤獨地畱在這裡。可憐今夜我宿在青山,不知何年才能再次宿於青山。山花漸漸凋謝,月亮漸漸明亮,月光照亮了空山,滿山翠綠。山空月午夜無人,誰能知道我如玉的容顔。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紫躑躅花的深情和對遠方愛人的思唸。詩中,紫躑躅花象征著美麗而孤獨的女子,詩人通過對花的描繪,表達了對遠方愛人的深切思唸和無法相見的無奈。詩人的情感真摯,語言優美,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幽靜而深遠的意境,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渴望。整首詩情感細膩,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