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 · 折桂令
【過金山寺】
長江浩浩西來,水面雲山,山上樓臺。山水相連,樓臺相對,天與安排。詩句就風煙動色,酒杯傾天地忘懷。醉眼睜開,遙望蓬萊,一半兒煙遮,一半兒雲埋。
【中秋】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老子髙歌,爲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天與安排:上天給(我們)安排好的。與,給,替。
蓬萊:《漢書·郊祀志》:「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後因以泛指想象中的仙境。這裏當指金山寺的蓬萊宮。
「一輪飛鏡誰磨」句:「一輪明月象新磨過的銅鏡那麽明亮。宋·辛稼軒《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爲呂叔潛賦》詞:「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飛鏡,喩月。
玉露泠泠:潔白的露珠顯得格外清凉。玉露,形容露珠之澄澈透明。宋·秦少游《鵲橋仙》:「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泠泠,清凉的樣子。
銀漢:卽銀河。宋·蘇東坡《陽關曲》:「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比常夜清光更多」句:言中秋之月比平常更明亮。這是化用辛稼軒《太常引》:「斫去月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語意。
桂:指傳説中月中的桂樹。
婆娑:形容桂樹的影子舞動和桂桂樹的枝葉扶疏。
嫦娥:傳説中月宮裏的仙女。《淮南子·覽冥訓》:後羿從西王母那裏得到不死之藥,嫦娥偸喫以後,奔至月宮。
懨懨:精神不振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雙調:元明以來,一般稱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爲一「套」,或「一調」、「一組」。「雙調」即元曲中的十二宮調之一。
- 折桂令:曲牌名。又稱《蟾宮曲》、《步蟾宮》、《天香引》、《秋風第一枝》。
- 浩浩:形容水勢浩大。
- 泠(líng)泠:形容聲音清越、悠揚。
- 懨懨(yān yān):形容精神不振的樣子。
翻譯
【過金山寺】 長江水浩浩蕩蕩從西邊涌來,水面上有云有山,山上有樓臺。山水相互輝映,樓臺相互映襯,這是上天的安排。詩句在風煙中動容增色,酒杯傾倒讓人忘懷天地。醉眼睜開,遠遠眺望蓬萊,一半被煙霧遮掩,一半被雲彩掩埋。 【中秋】 那一輪如飛鏡般的明月是誰磨製的?它照亮了整個乾坤,印透了山河。玉露清清涼涼,將秋天的天空銀河洗得沒有波紋,比平常的夜晚有更多的清光,完全不妨礙桂樹的影子搖曳婆娑。我高聲歌唱,詢問嫦娥,這美好的夜晚讓人精神不振,不喝醉又能怎樣。
賞析
【過金山寺】這首曲子描繪了金山寺宏偉壯麗的景色以及詩人面對如此景緻時的沉醉之感。開頭以壯闊的長江開篇,展現出大自然的雄偉氣勢。接着描述山水樓臺的美妙融合,彷彿天然渾成,表現出自然的神奇與美妙。最後通過醉眼所見的蓬萊,增添了一種神祕朦朧之美。 【中秋】則主要寫中秋明月。通過誇讚明月的皎潔明亮和玉露洗秋空的清爽,強調了這個夜晚的美好特別。「桂影婆娑」增添了一份詩意和美感。最後通過老子高歌問嫦娥,表達出在這樣美好的夜晚,唯有醉酒才能更好地享受。整曲營造了一種清冷、高遠又略帶惆悵的意境。

張養浩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的第23代孫。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歲被薦爲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官職。在任監察御史時,因批評時政而爲權貴所忌,被免官。後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後因其父年邁,無人照顧,於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家居,此後屢召不赴。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特拜陝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見饑民困苦萬分,難以賙濟,竟爲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不久便積勞成疾病卒。追封濱國公,諡文忠。
► 131篇诗文
張養浩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雙調 · 殿前歡 》 —— [ 元 ] 劉時中
- 《 越調 · 憑欄人 · 詠史 》 —— [ 元 ] 徐再思
- 《 雙調 · 殿前歡 》 —— [ 元 ] 吳西逸
- 《 中呂 · 醉高歌過紅繡鞋 · 寄金鶯兒 》 —— [ 元 ] 賈固
- 《 雙調 · 殿前歡 · 再問 》 —— [ 元 ] 王曄
- 《 中呂 · 紅繡鞋(四首) 》 —— [ 元 ] 張可久
- 《 中呂 · 山坡羊 · 述懷 》 —— [ 元 ] 張養浩
- 《 正宮 · 端正好 · 上高監司 》 —— [ 元 ] 劉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