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 雍也篇 · 第六章

· 孔子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拼音

所属合集

#論語

譯文

孔子在評論仲弓的時候説:「耕牛産下的牛犢長著紅色的毛,角也長得整齊端正,人們雖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難道會捨棄它嗎?」

注釋

犂牛:即耕牛。古代祭祀用的牛不能以耕農代替,繫紅毛長角,單獨飼養的。 騂(xīng)且角:祭祀用的牛,毛色為紅,角長得端正。騂,《康熙字典》:「牲赤色。」 用:用於祭祀。 山川:山川之神。喩上層統治者。 其舍諸:其,有「怎麽會」的意思。舍,舍棄。諸,「之於」二字的合音。

賞析

孔子認爲,人的出身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於自己應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幹。衹要具備了這樣的條件,就會受到重用。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作爲統治者來講,選拔重用人才,不能衹看出身而拋棄賢才,反映了舉賢才的思想和反對任人唯親的主張。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