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孔子說:“有這樣一種人,可能他什麼都不懂卻在那裏憑空創造,我卻沒有這樣做過。多聽,選擇其中好的來學習;多看,然後記在心裏,這是次一等的智慧。”
注釋
不知而作:此作字或解著作,然孔子時,尚無私家著作之風。或解作爲,所指太泛,世之不知而作者多矣,不當用蓋有二字。此作字當同述而不作之作,蓋指創制立說言。
多見而識之:識,記義。聞指遠。古人之嘉言懿行,良法美製,擇而從之,謂傳述。見指近,當身所見,是非善惡,默識在心,備參究。
知之次也:作者之聖,必有創新,爲古今人所未及。多聞多見,擇善默識,此皆世所已有,人所已知,非有新創,然亦知之次。知者謂知道。若夫不知妄作,自謂之道,則孔子無之。
此章非孔子之自謙。孔子立言明道,但非不知而作。所謂“我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是孔子已自承知之。又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孔子以師道自居,則決非僅屬多聞多見之知可知。本章上半節,乃孔子之自述。下半節,則指示學者以從入之門。
賞析
本章裏,孔子提出對自己所不知的東西,應該多聞、多見,努力學習,反對那種本來什麼都不懂,卻在那裏憑空創造的做法。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同時也要求他的學生這樣去做。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論語 · 八佾篇 · 第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述而篇 · 第三十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泰伯篇 · 第十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先進篇 · 第二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先進篇 · 第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先進篇 · 第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八佾篇 · 第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論語 · 學而篇 · 第十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公冶長篇 · 第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先進篇 · 第二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爲政篇 · 第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八佾篇 · 第二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鄉黨篇 · 第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先進篇 · 第十八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里仁篇 · 第三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