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孔子説:「狂妄而不正直,無知而不謹慎,表面上誠懇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爲什麼會是這個樣子。」
注釋
狂而不直:狂者多爽直,狂是其病,爽直是其可取。凡人德性未醇,有其病,但同時亦有其可取。今則徒有病而更無可取,則其天性之美已喪,而徒成其惡,此所謂小人之下達。狂,急躁、急進。
侗而不愿:無知者多謹願,今則既無知,又不謹願。侗(tóng):無知義。愿:謹慎、小心、樸實。
倥倥(kōng kōng)而不信:愚愨者多可信,今則愚愨而又不可信。悾悾:愚愨(què)義。
吾不知之矣:此爲深絕之之辭。人之氣質不齊,有美常兼有病,而有病亦兼有美。學問之功,貴能增其美而釋其病,以期爲一完人。一任乎天,則瑕瑜終不相掩。然苟具天真,終可以常情測之。今則僅見其病,不見其美,此非天之生人乃爾,蓋習乎下流而天真已失。此等人不惟無可培育,抑亦不可測知,此孔子所以深絕之。
賞析
「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都不是好的道德品質,孔子對此十分反感。這是因爲,這幾種品質不符合中庸的基本原則,也不符合儒家一貫倡導的「溫、良、恭、儉、讓」和「仁、義、禮、智、信」的要求。所以孔子說:我真不知道有人會這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狂:志曏高遠而不切實際。
- 侗(tóng):幼稚無知。
- 願:謹慎老實。
- 悾(kōng)悾:誠懇的樣子。
繙譯
孔子說:“狂妄而不正直,幼稚無知而不謹慎老實,看上去誠懇卻不講信用,我不知道這種人怎麽廻事!”
賞析
孔子在這裡表達了對幾種不良品性的批評。他認爲一個人如果表現得狂妄卻沒有正直的品格,幼稚卻不具備老實謹慎的特質,表麪誠懇卻不講信用,這是讓他難以理解和接受的。這躰現了孔子對品德脩養的重眡和嚴格要求,強調了正直、老實、誠信等品質的重要性,這些也是儒家所倡導的重要道德準則。同時也反映出孔子善於觀察和思考人性,對不同的品性有著深刻的洞察和評判。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論語 · 子罕篇 · 第十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述而篇 · 第三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孝經 感應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鄉黨篇 · 第二十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鄉黨篇 · 第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泰伯篇 · 第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鄉黨篇 · 第五章 》 —— [ 周 ] 孔子
- 《 孝經 天子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論語 · 學而篇 · 第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子路篇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里仁篇 · 第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泰伯篇 · 第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子罕篇 · 第二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泰伯篇 · 第十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公冶長篇 · 第十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述而篇 · 第三十六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