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 子罕篇 · 第六章

· 孔子
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論語

譯文

太宰問子貢說:“孔夫子是位聖人吧?爲什麼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說:“這本是上天讓他成爲聖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藝。”孔子聽到後說:“太宰怎麼會了解我呢?我因爲少年時地位低賤,所以會許多卑賤的技藝。君子會有這麼多的技藝嗎?不會多的。” 【另一譯法】 太宰問子貢道:“孔老先生是位聖人嗎?爲什麼這麼多才多藝呢?”子貢回答說:“這是上天要讓他成爲聖人,又縱使他多才多藝。” 孔子聽到,便道:“太宰知道我嗎?我小時候窮苦,所以學會了不少鄙賤的技藝。真正的君子需要有這麼多的技藝嗎?不必有這麼多的。” 牢說:“孔子說過,我不曾被國家所用,所以學得一些技藝。”

注釋

太宰:官名,掌握國君宮廷事務。這裏的太宰,有人說是吳國的太宰伯,但不能確認。 縱:讓,使,不加限量。 鄙事:卑賤的事情。

賞析

作爲孔子的學生,子貢認爲自己的老師是天才,是上天賦予他多才多藝的。但孔子這裏否認了這一點。他說自己少年低賤,要謀生,就要多掌握一些技藝,這表明,當時孔子並不承認自己是聖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太宰:古代官職名,指輔佐帝王管理國家的重要官員。
  • :放任,不加拘束。這裏可理解爲特意賦予。
  • :聖人,指品德高尚、有極高智慧和道德境界的人。
  • 鄙事:指低微的事情。

翻譯

太宰向子貢問道:「孔夫子是聖人吧?爲什麼他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說:「這本是上天特意讓他成爲聖人,又使他多才多藝。」孔子聽到後,說:「太宰瞭解我嗎?我年少時貧賤,所以會許多低下的事情。君子會有這麼多技藝嗎?不會多的。」

賞析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的謙遜和他對自己成長經歷的認知。太宰對孔子的多才多藝表示驚歎,並認爲他是聖人。而子貢對老師充滿敬意和尊崇,認爲是上天特意賦予孔子聖人和多才多藝的特質。但孔子本人卻強調自己年少時的貧賤環境使他學會了許多平常的技能,而這些並非君子所應過度追求的。他以此表明自己並非高高在上的聖人形象,而是有着與普通人相似的經歷和成長。這種謙遜的態度體現了孔子的真實和對自我的準確認識。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