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四卷 · 公孫丑下 · 第十一節
孟子去齊,宿於晝。有欲爲王留行者,坐而言不應,隱几而臥。
客不悅曰:“弟子齊宿而後敢言,夫子臥而不聽,請勿復敢見矣。”
曰:“坐!我明語子。昔者魯繆公無人乎子思之側,則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詳無人乎繆公之側,則不能安其身。子爲長者慮,而不及子思;子絕長者乎?長者絕子乎?”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孟子離開齊國,在晝邑歇宿。有個人想替齊王挽留孟子,恭敬地坐着向孟子進言。孟子沒答話,靠着坐幾睡覺。
客人不高興,說:“學生齋戒一天才敢跟您說話,先生卻靠着坐幾睡覺而不聽我說話,以後我再也不敢和您見面了。”
孟子說:“坐下來!我清楚地告訴你。從前,魯穆公如果沒有人在子思身邊及時表達尊賢的誠意,就不能使子思安心留下;泄柳、申詳(在魯國),如果沒有人在魯穆公身邊隨時勸王禮賢下士,就不能使自己安心。你爲老人考慮,卻比不上爲子思考慮的那些賢人。(光勸我留下而不去勸齊王改變態度),這是你跟我這個長輩搞僵了呢,還是我這個長輩跟你搞僵了呢?”
注釋
晝:齊國邑名,在齊國國都臨淄西南,是孟子從齊國回鄒國的必經之地。
坐:指危坐,即跪。古人席地而坐,雙膝着地,臀部靠在腳後跟上,這是安坐;雙膝着地而臀部離開腳後跟,這是危坐,即跪。隱:倚靠。幾:坐幾,設於座側以便倚靠的小桌子。
齊(zhāi)宿:前一日齋戒。齊,通“齋”。
魯繆(mù)公:即魯穆公。繆,通“穆”。子思:孔子之孫,名伋,字子思。
泄柳、申詳:都是魯穆公時的賢人。泄柳即《告子下》第六章中的子柳,申詳是孔子學生子張之子,子游之婿。
不及子思:不及魯穆公安排在子思身邊的賢人。
賞析
孟子指出,當年魯穆公如果沒有人在子思身邊及時表達尊賢的誠意,就不能使子思安心;泄柳、申詳(在魯國),如果沒有人在魯穆公身邊隨時勸王禮賢下士,就不能使自己安心。而面前齊王的說客並沒有泄柳、申詳這些人做得那麼好,所以孟子從齊王那裏得到的敬重比不上當年的子思,藉以表明去意已決。
“泄柳,魯人。申詳,子張之子也。繆公尊之不如子思,然二子義不苟容,非有賢者在其君之左右維持調護之,則亦不能安其身矣。”
“言齊王不使子來,而子自欲爲王留我;是所以爲我謀者,不及繆公留子思之事,而先絕我也。我之臥而不應,豈爲先絕子乎?”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十三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八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三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三十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二十八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三十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三十三節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七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三十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二十七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孫丑下 · 第十二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十二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十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下 · 第六節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