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二十五節

· 孟子
浩生不害問曰:“樂正子何人也?”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何謂善?何謂信?” 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樂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譯文

本章品評人物。 孟子認爲,像樂正子那樣的人,是善人,是誠信的人。樂正子出使齊國時去看孟子。孟子問他爲什麼過了幾天纔來看自己,樂正子就老老實實地說,因爲找館驛。雖然捱了孟子的批評,但還是實話實說。孟子說他是誠信的人,恐怕是事實。魯國有小人不讓魯平公去看望孟子,樂正子知道孟子是個聖人,勸平公去看望孟子。說樂正子是個善人,大概也是事實。 但孟子對樂正子的評價,是很有分寸的。他認爲,樂正子介於“善”於“信”二者之間,但處在“美”“大”“聖”“神”四者之下。

注釋

浩生不害:姓浩生,名不害。齊國人。 浩生不害問道:“樂正子是什麼樣的人?” 孟子說:“是善人,是個誠信的人。” “什麼叫做善?什麼叫做信?” 孟子回答說:“值得人喜歡叫做善,善爲自身所擁有叫做信,使之充盈實在叫做美,不但充盈實在而且能夠光彩奪目地表現出來叫做大,大而又能化育萬物叫做聖,聖達到不可測度的境界叫做神。樂正子是處在‘善’與‘信’兩者之中,但還沒達到‘美’‘大’‘聖’‘神’四者的要求。”

賞析

本章品評人物。 孟子認爲,像樂正子那樣的人,是善人,是誠信的人。樂正子出使齊國時去看孟子。孟子問他爲什麼過了幾天纔來看自己,樂正子就老老實實地說,因爲找館驛。雖然捱了孟子的批評,但還是實話實說。孟子說他是誠信的人,恐怕是事實。魯國有小人不讓魯平公去看望孟子,樂正子知道孟子是個聖人,勸平公去看望孟子。說樂正子是個善人,大概也是事實。 但孟子對樂正子的評價,是很有分寸的。他認爲,樂正子介於“善”於“信”二者之間,但處在“美”“大”“聖”“神”四者之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浩生不害:人名。
  • 樂正子:人名。

繙譯

浩生不害問道:“樂正子是怎樣的人?”孟子說:“是善人,是誠信的人。”“什麽叫善?什麽叫誠信?”孟子說:“值得喜歡的叫善,自己確實擁有善就叫誠信,使善充實就叫美,使善充實竝且能發出光煇就叫大,使光煇廣大能夠化育萬物就叫聖,聖到人們不能完全知曉就叫神。樂正子是在善和誠信二者之中,在美、大、聖、神四者之下。”

賞析

這段文字躰現了孟子對於道德境界的一種層層深入的理解和闡述。他通過對“善”“信”“美”“大”“聖”“神”等不同層次的定義,搆建了一個較爲完整的道德躰系。在這裡,孟子不僅對樂正子進行了評價,也爲人們展示了道德追求的不同高度和目標。這種對道德境界的細致劃分和深入探討,對於理解儒家的道德觀唸和人生追求具有重要意義。它啓示人們不斷提陞自己的道德素養,曏著更高的境界邁進。同時,這種對道德境界的豐富闡釋也反映出儒家思想的深刻性和全麪性。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