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 既濟卦

坎上離下,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無咎。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上六,濡其首,厲。
拼音

所属合集

#周易

譯文

既濟卦,亨通,有小吉利的古問。開始吉利,結果會出現變故。 初九,拉車渡河,打溼了車尾。沒有災禍。 六二:婦人丟失了頭巾,不用去找,七天內會失而復得。 九三:殷高宗武丁討伐鬼方國,用了三年才取勝。對小人不利。 六四:冬天穿的寒衣破爛不堪,整天心裏驚恐不安。 九五:殷人殺牛祭祝,不如周人春祭,周人確實得到了神的福佑。 上六:過河時打溼了頭部,危險。

注釋

既濟:既的意思是已經,濟的意思是渡水和成功、成就。既濟是說事已成功。全卦內容是講事情成功的道理,與下一卦“未濟”構成組卦。 亂:變故。 茀:用作“禴”,意思是頭巾。 高宗:殷國君武丁,曾與周聯手攻打北方強敵鬼方。 鬼方:殷周時北方的國名,屬於嚴允部落之一。 繻:意思是禦寒的衣服。 袽:用作“絮”,指破爛的冬衣。 戒:用作“駭”,意思是驚懼不安。 東鄰:指殷人。 西鄰:指周人。 禴(yue)祭古代祭名,指春祭。

賞析

有句古話,叫做“塞翁失馬,安知非福”,說的是丟失馬雖然是個損失,但誰叉能說這不是更大的福氣到來的徵兆呢。 福與非福,成功與失敗,損失與收穫,都沒有絕對不可逾越的界限,完全可以相互轉變。這個思想,可以用來概括“既濟卦”的主題。殷人強大的時候,周人還較弱小,不足以與之抗衡。後來周由弱變強,最終消滅了殷,情況發生了逆轉。 這類情形在現實中大多了,所以作者才說丟了頭巾不必尋找,它自己會回來,以此說明不濟之中又有濟。再誇張一點說,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山不轉水轉,天無絕人之路。看透了這些道理,多少會給人心理上一些慰藉,也可能會使人心胸開闊起來,精神境界更上一層樓。正如毛澤東說的,“風物長宜放眼量”,“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患得患失,反而可能得到的少,失去的多;灑脫無憂,卻有可能得到的多,失去的少。 現在流行歌唱“瀟灑走一回”,實際上又有凡人真能漾潰灑灑走一回呢?

姬昌

姬昌,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陝西岐山)人。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間,“克明德慎罰”,勤於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爲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收附虞、芮兩國,攻滅黎(今山西長治)、邘(今河南沁陽)等國;建都豐京(今陝西西安),爲武王滅商奠基;舊傳《周易》爲其所演。除此之外,創周禮,被後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稱文王爲“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文王崩,葬於畢原。西周王陵(周公廟遺址)位於陝西寶雞岐山縣鳳凰山南麓。 前1046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追尊姬昌爲文王。 690年,武則天稱制時自稱武家爲姬昌後代,追尊周文王爲始祖文皇帝。 ► 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