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四十節

· 孟子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譯文

孟子說:“君子實施教化的方式有五種:有像及時雨一樣滋潤萬物的,有幫助成就德行的,有培養才幹的,有解答疑問的,有以學識風範感化他人使之成爲私淑弟子的。這五種就是君子所用來實行教化的方法。”

注釋

私淑艾(yì):私下拾取。文中指私下裏學習。淑,通“叔”,拾取,獲益。艾,通“刈”,收穫。

賞析

本章總結君子之教育方式有五:有像及時雨化育萬物的,有成全弟子品德的,有培養弟子才能的,有回答弟子疑問的,有以學識風範感化他人使之成爲私淑弟子的。 春秋戰國,私學大盛,諸子百家,無不開門授徒,以諸家自己之學說教育子弟。孟子的話,便是對諸子教育方式的總結。可以看出,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包括德育、智育等方面,是根據學生們本身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而總結出來的經驗。 “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無棄人也。”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