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二十四節 [周] 孟子 逄蒙學射於羿,盡羿之道,思天下惟羿爲愈己,於是殺羿。 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儀曰:‘宜若無罪焉。’曰薄乎云爾,惡得無罪?鄭人使子濯孺子侵衛,衛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二十七節 [周] 孟子 公行子有子之喪,右師往吊,入門,有進而與右師言者,有就右師之位而與右師言者。孟子不與右師言,右師不悅曰:“諸君子皆與驩言,孟子獨不與驩言,是簡驩也。” 孟子聞之,曰:“禮,朝廷不歷位而相與言,不逾階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二十八節 [周] 孟子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二十九節 [周] 孟子 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顏子當亂世,居於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孔子賢之。 孟子曰:“禹、稷、顏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十三節 [周] 孟子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爲之者。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三十節 [周] 孟子 公都子曰:“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夫子與之遊,又從而禮貌之,敢問何也?”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三十一節 [周] 孟子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諸?” 曰:“無寓人於我室,毀傷其薪木。”寇退,則曰:“修我牆屋,我將反。”寇退,曾子反。 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則先去以爲民望,寇退則反,殆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三十三節 [周] 孟子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從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