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六節 [周] 孟子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或曰:‘性可以爲善,可以爲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堯爲君而有象,以瞽瞍爲父而有舜;以紂爲兄之子且以爲君,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七節 [周] 孟子 孟子曰:“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今夫麰麥,播種而耰之,其地同,樹之時又同,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時,皆熟矣。雖有不同,則地有肥磽,雨露之養,人事之不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四十三節 [周] 孟子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門也[1],若在所禮,而不答,何也?” 孟子曰:“挾貴而問,挾賢而問,挾長而問,挾有勳勞而問,挾故而問,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八節 [周] 孟子 孟子曰:“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爲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櫱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見其濯濯也,以爲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 雖存乎人者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九節 [周] 孟子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爲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四節 [周] 孟子 孟子曰:“人之於身也,兼所愛。兼所愛,則兼所養也。無尺寸之膚不愛焉,則無尺寸之膚不養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豈有他哉?於己取之而已矣。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小者爲小人,養其大者爲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五節 [周] 孟子 公都子問曰:“鈞是人也,或爲大人,或爲小人,何也?” 孟子曰:“從其大體爲大人,從其小體爲小人。” 曰:“鈞是人也,或從其大體,或從其小體,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四十六節 [周] 孟子 孟子曰:“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爲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爲務。堯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也;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察;放飯流歠,而問無齒決,是之謂不知務。”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一節 [周] 孟子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不仁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公孫丑曰:“何謂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爛其民而戰之,大敗,將復之,恐不能勝,故驅其所愛子弟以殉之,是之謂以其所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一節 [周] 孟子 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曰:“禮重。” “色與禮孰重?”曰:“禮重。” 曰:“以禮食,則飢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親迎,則不得妻;不親迎,則得妻,必親迎乎!”屋廬子不能對,明日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二節 [周] 孟子 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爲堯舜,有諸?”孟子曰:“然。”“交聞文王十尺,湯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長,食粟而已,如何則可?” 曰:“奚有於是?亦爲之而已矣。有人於此,力不能勝一匹雛,則爲無力人矣;今曰舉百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