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一節
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曰:“禮重。”
“色與禮孰重?”曰:“禮重。”
曰:“以禮食,則飢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親迎,則不得妻;不親迎,則得妻,必親迎乎!”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
孟子曰:“於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金重於羽者,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謂哉?取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應之曰:‘紾兄之臂而奪之食,則得食;不紾,則不得食,則將紾之乎?逾東家牆而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則將摟之乎?’”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有個任國人問屋廬子說:“禮儀和飲食哪個重要?”
屋廬子回答說:“禮儀重要。”
“娶妻和禮儀哪個重要?”
屋廬子說:“禮儀重要。”
任國人繼續問:“如果依照禮儀去謀食,就會餓死;不依禮儀去謀食,就能得到吃的,那麼一定要遵守禮法嗎?依親迎禮行事,就得不到妻子;不依親迎禮行事,就能得到妻子,那麼一定要依親迎禮嗎?”
屋廬子回答不上來,第二天去鄒國,把任國人的話告訴孟子。
孟子說:“回答這個問題有什麼難的呢?不去度量根基的高低,而只讓頂端平齊,這樣的話,一寸厚的小木塊,若是放在高處,都可以使它高過尖角的高樓。金子比羽毛重,難道能因此說三錢多重的金子比一車羽毛都重嗎?如果拿飲食的重要方面來和禮儀的次要方面對比,何止是吃的重要?拿婚姻的重要方面和禮儀的次要方面對比,何止是娶妻重要?你去跟他說:‘扭住哥哥的胳膊,搶他的飯吃,就能得到吃的;不扭他的胳膊,就得不到吃的,那麼就該去扭嗎?跨過東鄰家的院牆,摟抱未出嫁的女子,就會得到妻子;不摟抱,就得不到妻子,那麼就該去摟抱嗎?’”
注釋
任:春秋戰國時,諸侯國名,風姓。屋廬子:孟子的弟子,名連。
親迎:古代婚禮儀式之一,新郎親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此指依傳統禮法娶妻。不親迎:指用違反傳統禮法的方法娶妻,如掠奪婚、野合等。
鄒:古國名,曹姓。周武王所封,稱邾。戰國時改稱鄒,後爲楚所滅。
揣:度量。
岑(cén)樓:尖角高樓。
一鉤金:帶鉤用金半鈞,重量爲三錢多。
翅(chì):通“啻”,只,僅。
紾(zhěn):扭轉。
處子:未出嫁的女子,即處女。
賞析
本章論“禮”之重要意義。
有一個任國人問孟門弟子屋廬子,禮爲人設,但如不食則個體不能生存,不娶妻則種族不能生存,人之不存,禮有何用?任國人採取詭辯的方式,把食與色的問題推到極端的地步來和禮的細節相比較,提出哪個重要的問題,企圖迫使屋廬子回答食、色比禮更重要。屋廬子當然不會這樣回答,但由於他不知真理有相對性,落入了對方的圈套而不能夠跳出來,所以就只好語塞而求助於老師了。
孟子一聽就識破了對方的詭辯手段,並且生動而一針見血地指出:“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接着從金屬與羽毛的比重問題過渡到分析任國人詭辯的癥結所在。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比較的方法問題。孟子的意思很明確,比較應該讓比較的對象雙方在同一水平線上,而不應該把一個對象推到極端來和另一個對象的細節相比較。這樣比較出來的結果,當然是錯誤而荒謬的了。所以,孟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教給學生以詭辯對詭辯的說法,從而戰勝論辯的對方。
所以,這一章內容是孟子對禮的維護和捍衛,他既肯定“禮”的重要意義,又承認其意義並非絕對,具有相對性。及至宋明儒生,將“天理”與“人慾”對立起來,以爲“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把“禮”的意義提高到極端的程度,就荒謬不經了。
以詭辯對詭辯,以極端對極端。這是本章中孟子所採用的論辯方法。在這裏,我們可以領略到孟子作爲一個智者的思維方式和高超的論辯藝術。
“禮食親迎,禮之輕者也。飢而死以滅其性,不得妻而廢人倫,食色之重者也。奚翅,猶言何但。言其相去懸絕,不但有輕重之差而已。”
“此章言義理事物,其輕重固有大分,然於其中,又各自有輕重之別。聖賢於此,錯綜斟酌,毫髮不差,固不肯枉尺而直尋,亦未嘗膠柱而調瑟,所以斷之,一視於理之當然而已矣。”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九卷 · 萬章上 · 第九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九卷 · 萬章上 · 第六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下 · 第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孫丑上 · 第三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八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十一節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十卷 · 萬章下 · 第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十七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二十三節 》 —— [ 周 ] 孟子
- 《 文王世子第八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孫丑上 · 第八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孫丑上 · 第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十九節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