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

雙絲作綆系銀瓶,百尺寒泉轆轤上。 懸絲一絕不可望,似妾傾心在君掌。 人生意氣好遷捐,只重狂花不重賢。 宴罷調箏奏離鶴,回嬌轉盼泣君前。 君不見眼前事,豈保須臾心勿異。 西山日下雨足稀,側有浮雲無所寄。 但願莫忘前者言,剉骨黃塵亦無愧。 行路難,勸君酒,莫辭煩,美酒千鍾猶可盡,心中片愧何可論。 一聞漢主思故劍,使妾長嗟萬古魂。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行路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gěng):汲水用的繩子。
  • 轆轤 (lù lu):古代提水工具,利用輪軸原理製成。
  • 遷捐:改變、放棄。
  • 調箏:彈奏古箏。
  • 離鶴:古箏曲名,寓意離別。
  • 轉盼:目光轉動,形容深情。
  • 剉骨 (cuò gǔ):比喻極度的痛苦或犧牲。
  • 黃塵:塵土,比喻世俗的污濁。
  • 片愧:一點點的愧疚。
  • 漢主思故劍:指漢武帝思念已故的李夫人,比喻對舊情的懷念。

翻譯

用雙絲製成的繩子繫着銀瓶,懸掛在百尺深的井上,轆轤之上。 一旦繩子斷裂,就無法再望見瓶子,就像我對你的傾心,完全掌握在你的手中。 人生中,人們往往看重一時的激情而非真正的賢德。 宴會結束後,我彈奏古箏,曲中離別的鶴鳴,回眸深情地望着你,在你面前淚流滿面。 你難道看不見眼前的事情嗎?怎能保證你的心不會突然改變。 西山日落,雨水稀少,旁邊有浮雲飄過,卻無處可依。 只願你不要忘記我之前的話,即使我痛苦至極,埋骨於塵土,也無愧於心。 行路難,我勸你飲酒,不要推辭煩惱,美酒千杯也可以盡情暢飲,心中的愧疚又怎能說得清。 一旦聽到漢主思念故劍的故事,讓我長久地嘆息,萬古的魂魄。

賞析

這首詩通過生動的比喻和深情的敘述,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執着和對世態炎涼的感慨。詩中「雙絲作綆系銀瓶」等句,巧妙地以物喻情,展現了詩人對愛情的珍視和擔憂。後文通過對人生價值觀的批判和對未來的憂慮,進一步加深了詩的情感深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王昌齡詩歌的獨特魅力。

王昌齡

王昌齡

王昌齡,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爲“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爲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