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 鄉黨篇 · 第五章

· 孔子
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禮,有容色。私覿,愉愉如也。
拼音

所属合集

#論語

譯文

(孔子出使別的諸侯國,)拿着圭,恭敬謹慎,像是舉不起來的樣子。向上舉時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面時好像是給人遞東西。臉色莊重得像戰慄的樣子,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條直線往前走。在舉行贈送禮物的儀式時,顯得和顏悅色。和國君舉行私下會見的時候,更輕鬆愉快了。

注釋

圭:一種玉器。古代君臣在典禮時拿在手裏的禮器。 勝:承擔得起。 授:上級交給下級。 戰色:戰慄的神色。 循:小步行走。循:遵循。 享禮:享獻禮,使臣向東道國國君呈獻禮物時的儀式。 私覿(dí):私人會見。

賞析

以上這五章,集中記載了孔子在朝、在鄉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在不同的場合,對待不同的人,往往容貌、神態、言行都不同。他在家鄉時,給人的印象是謙遜、和善的老實人;他在朝廷上,則態度恭敬而有威儀,不卑不亢,敢於講話,他在國君面前,溫和恭順,侷促不安,莊重嚴肅又誠惶誠恐。所有這些,爲人們深入研究孔子,提供了具體的資料。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