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注釋
三軍:12500人爲一軍,三軍包括大國所有的軍隊。此處言其多。
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
賞析
“理想”這個詞,在孔子時代稱爲“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氣。“匹夫不可奪志”,反映出孔子對於“志”的高度重視,甚至將它與三軍之帥相比。對於一個人來講,他有自己的獨立人格,任何人都無權侵犯。作爲個人,他應維護自己的尊嚴,不受威脅利誘,始終保持自己的“志向”。這就是中國人“人格”觀念的形成及確定。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三軍:軍隊的通稱。
- 奪:改變。
- 匹夫:指平民百姓,普通的人。(“匹”pǐ)
繙譯
孔子說:“軍隊可以改變其主帥,一個普通人的志曏卻不能被改變。”
賞析
這句話強調了志曏對於個人的重要性。即使是龐大的軍隊,其主帥都有可能被更換,但普通的個人,衹要堅定自己的志曏,就很難被外界所動搖。它躰現了人內在精神力量的強大和堅定信唸的珍貴,反映出孔子對個人意志獨立性的深刻認識和高度尊重。鼓勵人們要堅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唸,不爲外界的種種因素所左右。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論語 · 八佾篇 · 第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里仁篇 · 第十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述而篇 · 第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泰伯篇 · 第十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子罕篇 · 第二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學而篇 · 第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爲政篇 · 第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論語 · 泰伯篇 · 第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里仁篇 · 第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泰伯篇 · 第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爲政篇 · 第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子罕篇 · 第八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公冶長篇 · 第二十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先進篇 · 第八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泰伯篇 · 第十三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