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七節
所属合集
譯文
注釋
賞析
註釋
無難以理解的詞語需要註釋。
翻譯
孟子說:「五霸,是三王的罪人;如今的諸侯,是五霸的罪人;如今的大夫,是如今諸侯的罪人。天子到諸侯那裏去叫巡狩,諸侯朝見天子叫述職。春天視察耕種情況,補助不足的;秋天視察收穫情況,賙濟不夠的。進入諸侯的疆界,如果土地得到開闢,田野得到治理,老人得到供養,賢人受到尊敬,有才能的人在位,那麼就給予獎賞,獎賞是給土地。進入諸侯的疆界,如果土地荒廢,老人被遺棄,賢人不被任用,聚斂財富的人在位,那麼就給予責罰。一次不朝見,就降低他的爵位;兩次不朝見,就削減他的封地;三次不朝見,就派軍隊去征討。所以天子是用征討而不是攻伐,諸侯是用攻伐而不是征討。五霸,是聚合諸侯去攻伐其他諸侯的人,所以說:五霸是三王的罪人。五霸中,齊桓公最爲強盛。在葵丘會盟諸侯,捆綁祭祀用的牲畜,把盟書放在它身上,而不舉行歃血儀式。第一條盟誓說:『誅殺不孝的人,不得擅自更換太子,不得把妾立爲正妻。』第二條盟誓說:『尊重賢人,培養人才,用來彰顯有德行的人。』第三條盟誓說:『敬重老人,愛護幼兒,不要忘記賓客和旅客。』第四條盟誓說:『士不能世襲官職,官職之事不能兼任,選用士人一定要得當,不能擅自誅殺大夫。』第五條盟誓說:『不要到處築堤攔水,不要禁止糧食的流通,要有封賞不能不報告。』又說:『凡是我們同盟的人,在結盟以後,都要恢復友好。』如今的諸侯,都觸犯這五條禁令,所以說:如今的諸侯,是五霸的罪人。助長君主的惡行,罪過還算小;逢迎君主的惡行,罪過就大了。如今的大夫,都逢迎君主的惡行,所以說:如今的大夫,是如今諸侯的罪人。」
賞析
這段文字主要論述了孟子對於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人物和行爲的評價。他指出五霸相對於三王是罪人,因爲五霸以不恰當的方式聚合諸侯進行攻伐;如今的諸侯相比於五霸也是罪人,因他們違背了五霸時期的一些規定;而大夫們因逢迎諸侯的惡行,同樣被視爲罪人。孟子強調了道德規範和政治秩序的重要性,通過對歷史的評判來表達他對當時社會政治狀況的擔憂和批判。他希望能有正確的政治行爲和道德準則來引導社會,以實現社會的穩定和良好發展。這段論述體現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
孟子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四十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二十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十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十七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六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六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卷 · 萬章下 · 第六節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二十七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四十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九卷 · 萬章上 · 第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十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十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二十五節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