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二十九節

· 孟子
盆成括仕於齊,孟子曰:“死矣盆成括!” 盆成括見殺,門人問曰:“夫子何以知其將見殺?” 曰:“其爲人也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也,則足以殺其軀而已矣。”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譯文

盆成括在齊國做官,孟子說:“盆成括要死了。” 盆成括被殺,學生問道:“您怎麼知道他會被殺?” 孟子回答說:“盆成括這個人有點小才智,但還不知道做君子的大道理,這就足以招致殺身之禍了。”

注釋

盆成括:姓盆成,名括。曾爲孟子弟子,後去齊國做官。

賞析

小有才氣者常愛露頭角,又不知仕途險惡,故盆成括被殺。“聞君子之大道”者,才能遠禍全身。 以意度之,盆成括當死於齊宣王之手。宣王尚在守父喪時,孟子已年近七旬,仍然到齊國,盼望有所作爲。但從本卷二十三章來看,孟子連勸宣王開倉賑災都不敢再開口了,可見宣王之殘暴。盆成括當爲初生牛犢,終進虎口;孟子老於世故,知道遠禍全身,此其“大道”。 君子應力戒小聰明而修煉大家風度,大雅風度,宰相肚裏能撐船。也就是行“君子之大道”。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盆成括:人名,曾在齊國爲官。 (shì):做官。 :領會,懂得。 }

繙譯

{ 盆成括在齊國做官,孟子說:“盆成括要死了!” 盆成括被殺了,學生們問孟子:“老師您怎麽知道他將會被殺呢?” 孟子說:“他這個人有點小才能,但沒有領會君子的大道理,這就足以招致殺身之禍罷了。” }

賞析

{ 這段文字通過孟子對盆成括的評價和其最終的結侷,表達了孟子對於品德和智慧的重眡。孟子認爲,僅有小才能而缺乏君子的大道,是不足以立身的,甚至可能帶來災禍。這也反映了孟子強調道德脩養和追求真理的思想。這段文字簡潔明了,通過一個具躰的事例,生動地闡述了孟子的觀點,給人以深刻的啓示。 }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