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二十二節

· 孟子
高子曰:“禹之聲,尚文王之聲。”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以追蠡。”曰:“是奚足哉?城門之軌,兩馬之力與?”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譯文

高子說:“大禹的音樂要勝過文王的音樂。” 孟子說:“爲什麼這樣說呢?” 高子回答說:“因爲大禹傳下來的樂鍾,鍾鈕都快斷了。” 孟子說:“這怎能足以說明問題呢?城門下面的車轍,難道只是兩匹馬的力量造成的嗎?是因爲天長日久車馬經過造成的呀。”

注釋

尚:通“上”,超過。 追(duī)蠡(lí):鍾鈕要斷的樣子。追,鍾鈕。蠡,欲斷的樣子。

賞析

本章記錄了一個小故事。 孟子弟子高子看到大禹鑄的銅鐘和周文王鑄的銅鐘,他見大禹之鐘的鐘鈕快斷了,便以爲那一定是大禹之鐘聲音更高,把鍾鈕震壞了。 孟子說,這怎麼能足以證明呢?城門下的車跡那樣深,難道只是幾匹馬的力量嗎?意思是說,那是天長日久無數車馬碾出來的。同理,大禹之鐘,其鍾鈕快斷了,那也是因爲日子太久了,不斷磨損的緣故。 “此章文義本不可曉,舊說相承如此,而豐氏差明白,故今存之,亦未知其是否也。”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