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 歸妹卦

震上兌下,徵兇,無攸利。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徵吉。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
拼音

所属合集

#周易

譯文

歸妹卦:出行,兇險。沒有什麼好處。 初九:姊妹一同出嫁。腳跛卻能行走。出行,吉利。 九二:眼瞎了卻能看見。有利於女子婚嫁的佔問。 六三:姊妹一同出嫁,後來又一同被休棄返回孃家。 九四:出嫁時超過了婚齡,遲遲不嫁是有所期待。 六五:殷帝乙把女嫁給周文王,妹妹的嫁妝比姊姊的還要漂亮。婚期選在將近月中,吉利。 上六:新娘捧着祭品的筐,但筐裏沒有東西;新郎提刀殺羊,但羊沒有出血。沒有什麼吉利。

注釋

歸妹:少女出嫁。全卦的內容是記述姊妹共夫的婚俗。 以:當。 吵:目盲。 幽人:囚徒,這裏指家庭婦女。 須:用作“娶”。 反歸:被休棄回孃家。 愆期:過期。 時:待。 帝乙:殷紂之父。 其君:這裏指君夫人。 袂:衣袖,這裏代指嫁妝。 幾:接近。 望:農曆每月十五日。 承:捧着。承筐:捧着裝祭品的器具。 刲(kui):割,宰殺。

賞析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正如餓了要吃飯,困了要睡覺一樣,沒有什麼可討論的。然而,怎麼娶法,怎麼嫁法,卻是有講究的。觀念不同,賦予婚嫁的意義便有所不同,採取的方式也就不同。 “歸妹卦”讓我們看到的是羣婚制的遺俗:女子到了出嫁年紀;便帶着嫁妝,帶着妹妹一同嫁到夫家去;被休棄時,也連同妹妹一起回家,並提到了殷紂王之父帝乙將女兒嫁給周文王的史實,說明這種姊妹共夫是有所據的。女子嫁到夫家三個月之後,要舉行祭祀儀式,新娘獻上黍稷等進行祭奠,新郎則宰羊獻牲,甚是隆重。據考證,這種婚俗到了西周之後的春秋時代,仍很盛行,被叫做“媵”(ying)。 卦中的記述採取了現實和夢象交織的手法。初九交爻的“跛能履”,九二爻的“眇能視”以及上六爻都是夢佔。這是否包含有這樣的意思:出嫁對女子來說是個人生的轉折點,在這喜憂交集的時刻,總是充滿了各種想象和幻想?即使作者沒有這意思,現實情況多半會如此。

姬昌

姬昌,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陝西岐山)人。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間,“克明德慎罰”,勤於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爲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收附虞、芮兩國,攻滅黎(今山西長治)、邘(今河南沁陽)等國;建都豐京(今陝西西安),爲武王滅商奠基;舊傳《周易》爲其所演。除此之外,創周禮,被後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稱文王爲“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文王崩,葬於畢原。西周王陵(周公廟遺址)位於陝西寶雞岐山縣鳳凰山南麓。 前1046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追尊姬昌爲文王。 690年,武則天稱制時自稱武家爲姬昌後代,追尊周文王爲始祖文皇帝。 ► 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