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 噬嗑卦
離上震下,亨。利用獄。
初九,屨校滅趾,無咎。
六二,噬膚滅鼻,無咎。
六三,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
九四,噬幹胏,得金矢。利艱貞,吉。
六五,噬乾肉得黃金。貞厲,無咎。
上九,何校滅耳,兇。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噬嗑卦:亨通。有利於施用刑罰。
初九:足上戴着刑具,遮住了腳趾,沒有災禍。
六二:大吃鮮魚嫩內,連鼻子也被遮住了,沒有災禍。
六三:吃幹臘肉中了毒,出了小問題,但沒有災難。
九四:啃帶骨頭的乾肉,發現肉中有銅箭頭。佔問旱災,吉利。
六五:吃乾肉,發現銅箭頭。佔得凶兆,但沒有災禍。
上九:脖上戴着刑具,遮住了耳朵,兇險。
注釋
噬嗑(shihe):吃喝全卦內容是講與飲食有關的事。
獄:刑罰。
屨(ju):拖,拉。
校:木製的刑具,這裏指加在足上的桎。
滅:遮蓋。
膚:肥美的肉,這裏指鮮魚嫩肉。
幹胏(zi):帶骨頭的乾肉。
金矢:銅製箭頭。
黃金:指銅箭頭。
何:用作“荷”,意思是負戴。
校:這裏指加在脖子上的刑具枷。
賞析
雖然是講吃吃喝喝,卻又說到了刑罰。誰在大享口福之樂、大快朵頤,誰在受刑挨罰,是不言而喻的。把反差如此強烈的享樂和受刑放在一起,的確耐人尋味。或許,作者是想說明恩威並施,賞罰結合,一張一弛是治人治國之道,要善於巧妙利用。
不過,我們從中能獲得一些有關社會生活的信息。首先是吃肉。鮮魚嫩肉是美味佳餚,即使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今天也沒有大的改變;在沒有鮮魚嫩肉的季節吃乾肉,顯然是爲了經常享受口福之樂,爲了保證有足夠的營養。由於古人缺乏必要的科考知識,醃製乾肉的技術有時會出問題,以至有吃乾肉中毒的事發生。可以想見,能夠常年吃肉,在生活資料匱乏的時代,要有足夠的財富作爲後盾,一般人顯然難以辦到。
其次是刑罰。我們驚歎自己的祖先在這方面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發明:如此精細,如此種類繁多,如此專門化,如此嚴密。現在想來,如果把這等精力和智慧用在其它方面,結果將會怎樣呢?
姬昌
姬昌,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陝西岐山)人。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間,“克明德慎罰”,勤於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爲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收附虞、芮兩國,攻滅黎(今山西長治)、邘(今河南沁陽)等國;建都豐京(今陝西西安),爲武王滅商奠基;舊傳《周易》爲其所演。除此之外,創周禮,被後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稱文王爲“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文王崩,葬於畢原。西周王陵(周公廟遺址)位於陝西寶雞岐山縣鳳凰山南麓。
前1046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追尊姬昌爲文王。
690年,武則天稱制時自稱武家爲姬昌後代,追尊周文王爲始祖文皇帝。
► 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