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五節

· 孟子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王曰:“棄之。”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 王顧左右而言他。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譯文

孟子對齊宣王說:“大王如果你的臣子把妻子兒女託付給朋友,自己到楚國去遊歷。等他回來的時候,妻子兒女又凍又餓,對這樣的朋友該(拿他)怎麼辦呢?” 齊宣王說:“和他絕交。” 孟子接着說:“獄官不能管理好他的下屬,又該(拿他)怎麼辦呢?” 齊宣王說:“罷免他。” 孟子又問他:“一個國家治理不好,這樣的國君應該(拿他)怎麼辦呢?” 齊宣王左右張望,(假裝沒聽到)轉移了話題。

注釋

比:及,等到。反:同“返”。 士師:獄官。治士:辦案。 已:停止,罷免。 四境之內:國境以內。不治:政事壞亂。

賞析

孟子採用的依然是層層假設,由小及大,“引君入彀”的說理方式,讓人無法反駁。齊宣王被說得“顧左右而言他”。就是很好的證明。本章把不稱職的國君比作不稱職的朋友,不稱職的“士師”,認爲國君沒把國家治好,不能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就該另立新君,這在當時來說是相當先進的思想。 “孟子將問此而先設上二事以發之,及此而王不能答也。其憚於自責,恥於下問如此,不足與有爲可知矣。”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