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 · 離騷 [] 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十國]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莊子 · 內篇 · 逍遙遊 [] 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決起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

愛蓮説 []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

過秦論 [] 賈誼

【上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道德經(第八章) [] 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墨子 · 第十四章 · 兼愛(上) [] 墨子

聖人以治天下爲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

三國志 · 魏書 · 文帝紀 [] 陳壽

文皇帝諱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冬,生於譙。[一]建安十六年,爲五官中郎將、副丞相。二十二年,立爲魏太子。[二]太祖崩,嗣位爲丞相、魏王。[三]尊王后曰王太后。 改建安二十五年爲延康元年。

禮記 · 王制 [] 戴聖

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視公侯,

荀子 · 天論篇 [] 荀子

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故水旱不能使之飢,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兇。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

韓非子·喻老 [] 韓非

天下有道,無急患,則曰靜,遽傳不用,故曰:“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攻擊不休,相守數年不已,甲冑生蟣蝨,燕雀處帷幄,而兵不歸,故曰:“戎馬生於郊。” 翟人有獻豐狐、玄豹之皮於晉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嘆曰

傳習錄 · 卷中 · 答顧東橋書 · 八 [] 王守仁

來書雲:“教人以致知、明德,而戒其即物窮理,誠使昏暗之士,深居端坐,不聞教告,遂能至於知致而德明乎?縱令靜而有覺,稍悟本性,則亦定慧無用之見,果能知古今、達事變,而致用於天下國家之實否乎?其曰:‘知者

大略 [] 荀子

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禮也。 天子外屏,諸侯內屏,禮也。外屏、不欲見外也;內屏、不欲見內也。 諸侯召其臣,臣不俟駕,顛倒衣裳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