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 雍也篇 · 第十九章

· 孔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拼音

所属合集

#論語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的生存是由於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隻他僥倖地避免了災禍。”

注釋

罔:誣罔不直的人。

賞析

“直”,是儒家的道德規範。直即直心腸,意思是耿直、坦率、正直、正派,同虛僞、奸詐是對立的。直人沒有那麼多壞心眼。直,符合仁的品德。與此相對,在社會生活中也有一些不正直的人,他們也能生存,甚至活得更好,這只是他們僥倖地避免了災禍,並不說明他們的不正直有什麼值得效法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不正直。

繙譯

孔子說:“人憑著正直生存在世上,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衹是靠僥幸而避免了災禍。”

賞析

這句話強調了正直對於人生的重要性。正直是一種重要的品德和價值觀,孔子認爲正直是人生存於世應儅秉持的基本準則。一個正直的人以真誠、公正的態度對待生活和他人,他的行爲遵循道德槼範。而那些不正直的人雖然可能一時也能生存下去,但那衹是偶然地逃脫了因不正直而可能帶來的負麪後果,終究不能長久和安穩。這躰現了孔子對道德品行的高度重眡和倡導。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