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二節
所属合集
譯文
注釋
賞析
註釋
- 薨:(hōng)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 大故:重大的事故,指大喪、兇災之類。
- 齊疏之服:喪服上的粗麻布。
- 饘粥:(zhān zhōu)厚粥。
- 冢宰:官名。
翻譯
滕定公去世了。世子對然友說:「過去孟子曾和我在宋國交談過,我心裏一直沒有忘記。現在不幸遇上了大變故,我想派你去問問孟子,然後再行事。」然友就到鄒國去問孟子。孟子說:「這不是很好嗎!父母的喪事本來就該竭力盡孝。曾子說:『活着的時候,依禮侍奉;死了,依禮安葬,依禮祭祀,可以說是孝了。』諸侯的禮節,我沒學過;但是,我曾聽說過。守三年的喪,穿粗布緝邊的孝服,喝稀粥,從天子到平民百姓,夏、商、週三代都是這樣的。」然友回去報告,世子就決定實行三年的喪禮。滕國的父老官吏都不願意,說:「我們的宗國魯國的前代君主都沒有這樣實行,我們自己的前代君主也沒有這樣實行,到了你這裏卻違反規矩,不可以的。而且記載上說:『喪葬祭祀按照祖先的規矩。』」世子說:「我是接受了孟子的教導。」世子對然友說:「我過去不曾好好學習,喜歡跑馬舞劍。現在父老官吏們都對我不滿意,恐怕我不能很好地完成辦理喪事這件大事,你替我再去問問孟子。」然友又到鄒國去問孟子。孟子說:「是呀。這是不能求助於別人的。孔子說:『國君死了,太子把政事交給相國,喝粥,面色深黑,走到孝子的位置上就哀哭,大小官吏沒有人敢不悲哀,這是因爲太子帶了頭。』上面愛好什麼,下面必定愛好得更厲害。『君子的道德,好比是風;老百姓的道德,好比是草。風吹到草上,草必定倒伏。』所以這件事完全在於世子。」然友回去報告。世子說:「是呀。這事確實在於我。」於是世子在喪廬中住了五個月,不曾發佈任何政令和告誡。官吏同族都認爲世子知禮。等到舉行葬禮,四方來觀看的人,看到世子面色的悲傷,聽到他哭泣的哀痛,弔唁的人都很滿意。
賞析
這段內容主要講述了滕文公在父親去世後,如何在孟子的教導下決定實行三年喪禮。儘管遭到了父兄百官的反對,但在孟子的指引下,他認識到自己應當以身作則。通過這件事展現出孟子對於禮的重視,以及強調了領導者的示範作用對於社會風氣的影響。整個敘述條理清晰,展現了當時對於喪禮制度的思考和爭論,也體現出滕文公在抉擇時的內心掙扎和最終的堅定,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孟子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七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三十七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二十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二十九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二十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下 · 第十節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下 · 第三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孫丑上 · 第六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二十二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九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二十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三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二十二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一節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