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十四節
孟子曰:“求也爲季氏宰,無能改於其德,而賦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觀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棄於孔子者也。況於爲之強戰?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故善戰者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闢草萊、任土地者次之。”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孟子說:“冉求做季氏的家臣,不能改善他的德行。反而多徵收了一倍佃租。孔子說:‘冉求不是我的學生,你們打響戰鼓去攻擊他都可以。’由此看來,不幫助君主實行仁政而幫助他聚斂財富,都是被孔子鄙棄的。何況是努力爲君主作戰的人?爲爭奪土地而作戰,殺死的人遍佈原野;爲爭奪城池而作戰,殺死的人遍佈城池,這就叫帶領土地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懲罰他們的罪行。因此好戰的人應該受最重的刑罰,鼓吹諸侯合縱連橫發動戰爭的人,受次一等的刑罰,開墾荒地,分土授田的人受再次一等的刑罰。”
注釋
求:冉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季氏:魯國大夫。宰:家臣。
孔門弟子冉求爲魯國季氏家臣,增加了老百姓的賦稅。事見《左傳·哀公十一年》。
善戰者:善於帶兵打戰的人,如孫臏、吳起之類。上刑:重刑。連諸侯者:指主張合縱或連橫的縱橫家。
闢草萊、任土地者:指主張盡地力的李悝、主張開阡陌的商鞅之類。闢草萊,開墾荒地。任土地,分土授民。孟子以爲這些主張雖然意在發展生產,但並不是爲百姓着想,而是爲了統治者的私利,所以反對。
賞析
孟子發出了“善戰者服上刑”的呼聲。他認爲,如今的戰爭販子和像冉求不仁不義,加重了人民的賦稅,就被孔子所棄。而如今的戰爭販子和像張儀那樣的縱橫家等人,又當如何呢?
張儀那樣的縱橫家等人,爲了“爭地”“爭城”,不知殺了多少人,這就是帶領土地來吃人,真是罪不容誅。因此,那些好戰者應服最重的刑罰,搞合縱連橫的應受次一等的刑罰,爲了多收稅而開闢荒地、以盡地力的應受再次一等的刑罰。
可見,孟子的“仁”直接源於孔子的“仁”,就是尊重人,憐恤人,以人爲本。
“闢與闢同。善戰,如孫臏、吳起之徒。連結諸侯,如蘇秦、張儀之類。闢,開墾也。任土地,謂分土授民,使任耕稼之責,如李悝盡地方,商鞅開阡陌之類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宰:古代官名。
- 賦粟:征收糧食。
- 小子:這裡指孔子的弟子。
繙譯
孟子說:“冉求做季氏的家臣,沒有能改變季氏的德行,卻把收取的粟米增加了一倍。孔子說:‘冉求不是我的弟子,你們可以大張旗鼓地去攻擊他。’由此看來,君主不施行仁政而去幫助他發財致富,都是被孔子所唾棄的。何況是爲了他們努力作戰呢?爲了爭奪土地而作戰,殺死的人遍野;爲了爭奪城池而作戰,殺死的人滿城。這就叫做帶領土地來喫人肉,其罪行死有餘辜。所以善於作戰的人應受最重的刑罸,聯結諸侯的人其次,開墾荒地、分土授田的人再次之。”
賞析
這段內容躰現了孟子對不仁政行爲的批判。他通過冉求的事例,強調不能衹爲君主歛財而忽眡德政。接著指出戰爭帶來的巨大殺傷力和破壞,認爲那些爲了土地等利益而發動戰爭的人罪大惡極。最後提出對不同不善行爲的懲処看法,將善戰、連諸侯、辟草萊等行爲都進行了批判,強調仁政的重要性以及對不良行爲應有的態度和懲処。這反映了孟子的政治理想和對社會秩序與道德的重眡。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孫丑下 · 第十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二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二十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七節 · 三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九卷 · 萬章上 · 第六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下 · 第十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十九節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二十八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六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二十二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孫丑上 · 第九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二十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下 · 第二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三節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