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九節

· 孟子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於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於妻子。”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孟子

譯文

孟子說:“本人不踐行大道,大道在妻子、兒女身上都行不通,更不要說對別人了。使喚別人不遵道而行,那麼連妻子、兒女都使喚不了,更不要說使喚別人了。”

賞析

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是針對爲政者講的。 孟子也有同感。他說,你爲政者自己不依道而行,那麼連你的妻和子都不會去實行道,何況別人?如果你爲政者使喚別人不依道而行,那麼別說使喚別人,就連你的妻和子都使喚不了。 孔子和孟子的議論和感嘆,分別針對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的情況而發,但是,難道只有那個時代纔有這類情況嗎?其實,不管什麼時代,爲政者只有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才能把事情辦好。 “身不行道者,以行言之。不行者,道不行也。使人不以道者,以事言之。不能行者,令不行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身不行道:自己不踐行正道 。:自身;:踐行。
  • 不行於妻子:(正道)在妻子兒女身上都行不通。妻子:妻子和兒女。
  • 使人不以道:役使別人不依照正道 。使:役使、驅使;:依照、按照 。

翻譯

孟子說:「自己如果不踐行正道,那麼正道在妻子兒女身上也推行不下去。如果役使別人不依照正道,那這種做法在自己妻子兒女身上也行不通。」

賞析

這段話簡潔而深刻地闡明瞭爲人處世和道德踐行的重要道理。孟子強調了以身作則的關鍵作用,一個人只有自身切實地去踐行正道,纔有可能影響身邊最親近的家人,倘若自己都做不到,又怎能要求別人去遵循呢?同時,在對待他人的態度和方式上,也必須遵循正道,只有這樣,自己的要求和指令纔會被人接受和執行。哪怕是對待最親近的妻子兒女也是如此。這一觀點放到今日社會依然有着強大的現實意義,無論是在家庭關係中,還是在社會交往中,我們都應該秉持正道,以良好的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要求自己,爲他人樹立榜樣,如此才能建立起相互尊重和信服的良好關係,使我們在家庭、工作和社會中實現有效的溝通與和諧共處。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