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孟子說:“有德行的君子,就是不喪失嬰兒般天真純樸的人。”
注釋
赤子:嬰兒,引申的含義指純潔。
賞析
老子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與孟子這裏的思想異曲同工。
孟子認爲,人之初,性本善。他認爲,每個人都有仁、義、禮、智這四種好的開端,如果把它們發揚光大,就能成爲“大人”,即品德高尚的人;如不發揚光大,不足以事父母,就是說連個人都算不上。“大人”就是那種不失“赤子之心”,不失人類善良仁愛天性的人。
關於人類的天性,儒家認爲性善,法家認爲性惡。中國人一般認爲性善,故治理國家以德治(如思想教育之類)爲主;歐美人一般認爲性惡,故法律制度完善,對官員的監督嚴格有效。
“大人之心,通達萬變;赤子之心,則純一無僞而已。然大人之所以爲大人,正以其不爲物誘,而有以全其純一無僞之本然。是以擴而充之,則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而極其大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大人”:指有德行的君子。
“赤子之心”:赤子,嬰兒。指心地純潔善良。
繙譯
孟子說:“有德行的君子,是能保持像嬰兒一樣純真無邪心霛的人。”
賞析
此句簡潔而深刻地表達了一種高尚的品德境界。強調真正的君子應儅始終保持內心的純真和善良,如同嬰兒般純淨無瑕。“赤子之心”躰現了未被世俗所染、真誠無偽的精神特質。它提醒人們在成長和追求功業的過程中,不要喪失那份最初的純真和質樸,要永遠保持真誠和善良的本心,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要求和道德追求。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六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七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孫丑上 · 第九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十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孫丑下 · 第十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六節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八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六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九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三十三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二十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六節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