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四卷 · 公孫丑下 · 第十節 [周] 孟子 孟子致爲臣而歸。王就見孟子,曰:“前日願見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棄寡人而歸,不識可以繼此而得見乎?”對曰:“不敢請耳,固所願也。” 他日,王謂時子曰:“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鍾,使諸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孫丑下 · 第十一節 [周] 孟子 孟子去齊,宿於晝。有欲爲王留行者,坐而言不應,隱几而臥。 客不悅曰:“弟子齊宿而後敢言,夫子臥而不聽,請勿復敢見矣。” 曰:“坐!我明語子。昔者魯繆公無人乎子思之側,則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詳無人乎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孫丑下 · 第十二節 [周] 孟子 孟子去齊。尹士語人曰:“不識王之不可以爲湯武,則是不明也;識其不可,然且至,則是幹澤也。千里而見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後出晝,是何濡滯也?士則茲不悅。” 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惡知予哉?千里而見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孫丑下 · 第十三節 [周] 孟子 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十八節 [周] 孟子 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爲無本,七八月之閒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二十節 [周] 孟子 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武王不泄邇,不忘遠。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一節 [周] 孟子 滕文公爲世子,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 世子自楚反,復見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覸謂齊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二節 [周] 孟子 滕定公薨。世子謂然友曰:“昔者孟子嘗與我言於宋,於心終不忘。今也不幸至於大故,吾欲使子問於孟子,然後行事。”然友之鄒問於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親喪固所自盡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五節 [周] 孟子 墨者夷之,因徐闢而求見孟子。孟子曰:“吾固願見,今吾尚病,病癒,我且往見,夷子不來!”他日又求見孟子。 孟子曰:“吾今則可以見矣。不直,則道不見;我且直之。吾聞夷子墨者。墨之治喪也,以薄爲其道也。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