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
君不見高山萬仞連蒼旻,天長地久成埃塵。君不見長鬆百尺多勁節,狂風暴雨終摧折。
古今何事無聖賢,吾愛伯陽真乃天。金堂玉闕朝羣仙,拍手東海成桑田。
海中之水慎勿枯,烏鳶啄蚌傷明珠。行路難,艱險莫踟躕。
拼音
朗读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萬仞(rèn):形容極高。
- 蒼旻(mín):蒼天。
- 長鬆:高大的松樹。
- 勁節:堅強的意志或品格。
- 伯陽:指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 金堂玉闕:形容神仙居所的華麗。
- 羣仙:衆多神仙。
- 烏鳶(yuān):烏鴉和老鷹,這裏泛指鳥類。
- 蚌(bàng):一種水生動物,殼內有珍珠。
翻譯
你難道沒看見那高聳入雲的羣山,它們歷經天長地久最終化爲塵埃。你難道沒看見那百尺高的松樹,儘管有着堅強的意志,最終還是被狂風暴雨摧毀。
從古至今,哪裏沒有聖賢之人,我敬愛老子,他真是天人一般。在華麗的神仙居所,羣仙朝拜,他們拍手間東海變成了桑田。
海中的水千萬不能幹涸,否則烏鴉和老鷹會啄食蚌中的珍珠。行路艱難,面對艱險不要猶豫不決。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高山、長鬆的比喻,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人生的脆弱。詩中對老子的敬仰,反映了對道家智慧的推崇。末句「行路難,艱險莫踟躕」則是對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鼓勵人們在面對困難時要有勇氣和決心,不要猶豫不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哲理性和啓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