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 臨卦

坤上兌下,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兇。 初九,鹹臨,貞吉。 九二,鹹臨,吉,無不利。 六三,甘臨,無攸利;既憂之,無咎。 六四,至臨,無咎。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上六,敦臨,吉,無咎。
拼音

所属合集

#周易

譯文

臨卦:大吉大利,佔問得吉利。到了八月天旱,有凶兆。 初九:用感化政策治民,徵兆吉利。 九二:用溫和政策治民,吉利,沒有什麼不吉利。 六三:用鉗制政策治民,沒有什麼好處。如果憂民之所憂,就沒有災禍。 六四:親自處理國事,沒有災禍。 六五:用聰明睿智治民,是國君應該做到的。吉利。 上六:以敦厚誠實治民,吉利,沒有災禍。

注釋

臨:從高處往下看和治理。全卦內容主要講治民之術。 至於八月,有兇:到了八月天旱,有凶兆。這裏用天旱盼雨喻民盼治。 鹹:用作“感”,意思是感化,這裏指感化政策。 鹹:這裏用作“誠”,意思是溫和,指溫和政策。 甘:作用“鉗”,意思是鉗制,指鉗制政策。 至臨:親自處理國事。 知:智,明智。 敦:敦厚誠實。

賞析

統治者如何進行統治,如何使臣民歸順服從,歷來是政治家們關注的焦點。中國古代這方面的著述可以說是汗牛充棟。臨卦專門討論統治術,算得上是一篇政治專論。前三爻討論感化、溫和與憂民政策,講的是德治;後三爻討論統治者躬親、明智和敦厚的品行,說的是人治。 從統治者、統治術的角度看,作者的討論應當說是較全面的,可以看作是對賢明的君主的最高要求。但不可忽略的是,這種討論的前提始終被劃定在君臣與民衆這種天然形成的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之內,並且始終是從統治者的立場來看問題。這樣的前提和出發點,正是專制制度產生的基礎。它把民衆當作是沒有個人獨立意志、價值和尊嚴而可以任意支配的對象,而不是在人人平等基礎上的相互制約。因此,過高地評價傳統的統治術,肯定是不妥的。

姬昌

姬昌,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陝西岐山)人。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間,“克明德慎罰”,勤於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爲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收附虞、芮兩國,攻滅黎(今山西長治)、邘(今河南沁陽)等國;建都豐京(今陝西西安),爲武王滅商奠基;舊傳《周易》爲其所演。除此之外,創周禮,被後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稱文王爲“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文王崩,葬於畢原。西周王陵(周公廟遺址)位於陝西寶雞岐山縣鳳凰山南麓。 前1046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追尊姬昌爲文王。 690年,武則天稱制時自稱武家爲姬昌後代,追尊周文王爲始祖文皇帝。 ► 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