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卷 · 萬章下 · 第六節 [周] 孟子 萬章曰:“士之不託諸侯,何也?”孟子曰:“不敢也。諸侯失國,而後託於諸侯,禮也;士之託於諸侯,非禮也。” 萬章曰:“君饋之粟,則受之乎?”曰:“受之。” “受之何義也?”曰:“君之於氓也,固周之。
孟子 · 第十卷 · 萬章下 · 第九節 [周] 孟子 齊宣王問卿。孟子曰:“王何卿之問也?” 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貴戚之卿,有異姓之卿。” 王曰:“請問貴戚之卿。”曰:“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王勃然變乎色。 曰:“王勿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二節 [周] 孟子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袂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孟子曰:“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三十一節 [周] 孟子 公孫丑曰:“伊尹曰:‘予不狎於不順。’放太甲於桐,民大悅。太甲賢。又反之,民大悅。賢者之爲人臣也,其君不賢,則固可放與?”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三十二節 [周] 孟子 公孫丑曰:“《詩》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其子弟從之,則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於是?”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三十三節 [周] 孟子 王子墊問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謂尚志?” 曰:“仁義而已矣。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居惡在?仁是也;路惡在?義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
孟子 · 第十卷 · 萬章下 · 第七節 [周] 孟子 萬章曰:“敢問不見諸侯,何義也?”孟子曰:“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謂庶人。庶人不傳質爲臣,不敢見於諸侯,禮也。” 萬章曰:“庶人,召之役,則往役;君欲見之,召之,則不往見之,何也?”曰: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四節 [周] 孟子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 孟子曰:“何以謂仁內義外也?” 曰:“彼長而我長之,非有長於我也;猶彼白而我白之,從其白於外也,故謂之外也。” 曰:“異於白馬之白也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四十一節 [周] 孟子 公孫丑曰:“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爲可幾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大匠不爲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爲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五節 [周] 孟子 孟季子問公都子曰:“何以謂義內也?” 曰:“行吾敬,故謂之內也。” “鄉人長於伯兄一歲,則誰敬?”曰:“敬兄。” “酌則誰先?”曰:“先酌鄉人。” “所敬在此,所長在彼,果在外,非由內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