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三節 [周] 孟子 公孫丑問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詩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 曰:“固哉,高叟之爲詩也!有人於此,越人關弓而射之,則己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其兄關弓而射之,則己垂涕泣而道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四節 [周] 孟子 宋牼將之楚,孟子遇於石丘。曰:“先生將何之?” 曰:“吾聞秦楚構兵,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楚王不悅,我將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將有所遇焉。” 曰:“軻也請無問其詳,願聞其指。說之將何如?” 曰:“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五節 [周] 孟子 孟子居鄒,季任爲任處守,以幣交,受之而不報。處於平陸,儲子爲相,以幣交,受之而不報。他日由鄒之任,見季子;由平陸之齊,不 見儲子。屋廬子喜曰:“連得閒矣。” 問曰:“夫子之任見季子,之齊不見儲子,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六節 [周] 孟子 淳于髡曰:“先名實者,爲人也;後名實者,自爲也。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實未加於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賢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湯,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惡污君,不辭小官者,柳下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十四節 [周] 孟子 孟子曰:“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爲天子,得乎天子爲諸侯,得乎諸侯爲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十五節 [周] 孟子 孟子曰:“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非聖人而能若是乎?而況於親炙之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