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十五節

· 孟子
孟子曰:“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非聖人而能若是乎?而況於親炙之者乎?”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譯文

孟子說:“聖人是百代後人的老師,伯夷、柳下惠就是這樣的人。因此聽到伯夷的節操的,貪婪的人也會變得清廉,懦弱的人也會有自立的志向;聽到柳下惠的節操的,鄙陋淺薄的人也會變得敦厚,氣量狹小的人也會變得大度。他們在百代以前奮發,百代以後,聽到他們的事情的人,沒有不爲之振作的。不是聖人能像這樣有感召力嗎?更何況曾經親自接受過聖人薰陶的人呢?”

注釋

頑:貪婪。 鄙:質樸,鄙陋。 親炙:直接受到薰陶;炙,燻烤。

賞析

本章盛讚聖人爲百代之師。 孟子說,伯夷、柳下惠雖然在百代之前奮發而爲,但在百代之後,聞其風者莫不感動奮發。相隔百代,聞其風操尚且如此,何況親自接受聖人薰陶的人呢?所以說,聖人是具有高風亮節的人,是人們心中的偶像,是百代之師。 孟子如此盛讚過的聖人,離他最近的是孔子,也比他早一百年了。揣摩孟子之意,有無以聖人自許,預見自己將爲百代之師的意思呢?恐怕是有的。而且孟子的自許得到了當時人和後人的認可,他的預見也是對的。 “興起,感動奮發也。親炙,親近而薰炙之也。”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