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二十三節 [周] 孟子 齊飢。陳臻曰:“國人皆以夫子將復爲發棠,殆不可復。” 孟子曰:“是爲馮婦也。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爲善士。則之野,有衆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衆皆悅之,其爲士者笑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三十五節 [周] 孟子 桃應問曰:“舜爲天子,皋陶爲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孟子曰:“執之而已矣。”“然則舜不禁與?” 曰:“夫舜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則舜如之何?” 曰:“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竊負而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三十六節 [周] 孟子 孟子自範之齊,望見齊王之子。喟然嘆曰:“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夫非盡人之子與?” 孟子曰:“王子宮室、車馬、衣服多與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況居天下之廣居者乎?魯君之宋,呼於垤澤之門。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三十九節 [周] 孟子 齊宣王欲短喪。公孫丑曰:“爲期之喪,猶愈於已乎?” 孟子曰:“是猶或紾其兄之臂,子謂之姑徐徐云爾,亦教之孝弟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爲之請數月之喪。公孫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曰:“是欲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四節 [周] 孟子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爲陳,我善爲戰。’大罪也。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南面而徵北狄怨,東面而徵西夷怨。曰:‘奚爲後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車三百兩,虎賁三千人。王曰:‘無畏!寧爾也,非敵百姓也。’若崩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二十四節 [周] 孟子 孟子曰:“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聲也,鼻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仁之於父子也,義之於君臣也,禮之於賓主也,知之於賢者也,聖人之於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二十五節 [周] 孟子 浩生不害問曰:“樂正子何人也?”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何謂善?何謂信?” 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樂正子,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二十九節 [周] 孟子 盆成括仕於齊,孟子曰:“死矣盆成括!” 盆成括見殺,門人問曰:“夫子何以知其將見殺?” 曰:“其爲人也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也,則足以殺其軀而已矣。”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三十節 [周] 孟子 孟子之滕,館於上宮。有業屨於牖上,館人求之弗得。 或問之曰:“若是乎從者之廋也?”曰:“子以是爲竊屨來與?” 曰:“殆非也。”“夫予之設科也,往者不追,來者不距。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三十一節 [周] 孟子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達之於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爲,達之於其所爲,義也。人能充無慾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人能充無穿逾之心,而義不可勝用也。人能充無受爾汝之實,無所往而不爲義也。士未可以言而言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三十二節 [周] 孟子 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於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三十三節 [周] 孟子 孟子曰:“堯舜,性者也;湯武,反之也。動容周旋中禮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爲生者也;經德不回,非以幹祿也;言語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